没有“YYDS”就不会说话?别让网络表达走向贫瘠
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,表达贫瘠愈发成为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。“赞美”只会“YYDS(永远的神)”“绝绝子”;张口就是“get”“low”“打call”,却想不出对应的中文是什么;此外还有广受追捧的“废话文学”,“听君一席话,如听一席话”让人完全不知所云。劣质化的语言表达,显然已成为某种“网络病”。
内容愈发丰富,意义却愈发匮乏,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今天的互联网传播规律直接相关。以点赞排序的评论区机制,配以快速刷新的信息流,决定了要想让自己观点脱颖而出,就必须短、平、快。如此机制下,长文走向没落,片段化表达成为主流。同时,为了让观点尽快刷出存在感,逻辑性也渐渐让位于情绪性,语气词、简写乃至表情包成为表达的常态。再加上短视频传播的风靡,图像信息的言简意赅加速侵蚀文字的表达作用,造成表达的高度模式化。远看网络世界丰富多彩,近观评论区却千条一面。数据显示,76.5%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;有14万人聚集在豆瓣“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”中,谋求“治疗”。
有观点认为,“语言的饥荒会恶化思想的贫困”。互联网将某些粗鄙的、肤浅的、无厘头的网络词语奉为圭臬,并倒逼更多的人因担心自己落伍而选择跟风,无疑会稀释网络的有效信息。事实上,当前互联网生态中戾气丛生、立场先行、拉踩引战等问题,也与此有着直接的关系。君不见,你想理性讨论,对方来句“呵呵”;你想看看论据,对方直言“懂的自然懂”;你细细阐述了情感,对方甩出“舔狗”“渣男”;你旁征博引写了回答,对方评论“屁股歪了”“夹带私货”……没有优质的讨论氛围就没有优质的内容输出,没有丰富的意义表达就只剩娱乐至死后的狼藉。从“洪荒之力”旧词新义,到“人艰不拆”的缩略成语,再到“AWSL”“YYDS”的拼音简写,直至表情包、动态图的泛滥成灾,网络意义的简化、网络语言的劣化没有底线,我们也在经历这个过程的同时,目睹了网络生态一步步走向混乱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网络语言的单一、极端倾向,正在溢出网络,对现实生活,尤其是对未成年人形成负面影响。作为网络原住民,千禧年后出生的人已经无法离开网络生活,但网络用语的巨大影响力,很容易改变书面语、口语的使用习惯。就拿不文明用语来说,在缩略词、表情包等形式的掩护下,很多极其恶毒的脏话被转换成所谓的“梗”,靠着娱乐心态大肆传播。很多缺乏辨别能力的中小学生也将这些网络用语挂在嘴边,在玩游戏、护偶像的使用过程中内化为日常用语的习惯。以至于有媒体在某小学中调查发现,五年级一个44人的班,竟无一人从未说过脏话。“网络病”成了现实生活中的大弊,必须引起所有人的警醒。
如何制止网络语言的贫瘠,有人认为应当增强纸质书的阅读,有人认为自觉减少使用网言网语。在笔者看来,加强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是当务之急。媒介素养强调的是分辨和解读信息的能力,先进的思想、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度量信息的尺子,这需要政府、学校、家庭、媒体、社会用教育传递。如此,方能帮助青少年形塑更好的表达,逐步推动网络语言的净化美化。
来源:北京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