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巴克大概是饮料界最会玩概念营销的品牌了,季节限定、地区特饮、隐藏菜单,推一款火一款。就在上个月,美国、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星巴克门店推出“独角兽星冰乐”(Unicorn Frappuccino)可是大火了一阵,众多ins博主早早行动起来——“买了不喝,拍了再说”,一时间这款刷屏的粉蓝色饮品成为少女心的最新符号。
在国内喝不着的朋友也别着急,魔都“丧茶”小分队的阵势一点也不输,快闪店铺迅速成为社交网络热点,丧到极致的奶茶和都市被掏空的年轻人更配。
无论是“蓄意”炒作噱头也好,还是对菜单的创新追求,不得不承认的是,饮料界的网红越来越多了。
瓶身就是最好的广告位——文字游戏 + 造型比拼
在“同一个色系,同一种包装”的理念统治下,饮料界诞生了不少视觉标识鲜明的产品。但就有这么一伙“异端”不走寻常路,用创意和品味冲击年轻人的感官,为他们量身打造“高质的与众不同”,由此撬开新市场的大门。
>>>脑洞系
可乐界两大巨头在瓶身上耍花样是玩得不亦乐乎。从2013年起,可口可乐推出了“昵称瓶”;2014年,又率先在中国地区推出了“歌词瓶”,不仅吸粉无数,销售量也增长了10%;2015年再接再厉,搭载影视内容玩起“台词瓶”,不知跑断了多少情痴少年的腿...
2016年年末,瓶子营销玩得轻车熟路的可口可乐继续发力,推出风靡社交网络的“自拍瓶”,瓶底内置照相机,瓶身倾斜超70°就会自动抓拍,从此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喝可乐的盛世美颜了...
当然,老对手百事可乐也不甘心输掉这场瓶子创意大赛。2016年百事放出“emoji罐”,实力捕捉了一把年轻人的表情包文化,在社交媒体上解锁了不少网友DIY的技能。
还有造型清奇的“杠铃瓶”,为了让兼爱可乐与身体的朋友们少点负罪感,百事也是煞费苦心...
还有解决了误拿之痛的“手写瓶”↓
>>>颜值系
饮料界的瓶子营销除了用创意hold住用户的新鲜感,还有一批深知用户美感需求,凭借美颜设计打遍天下无敌手。
颜值大咖驻扎的Instagram上,喝水这件小事都力求完美。新西兰一家水厂就以性冷淡风的瓶装水Antipodes走红社交网络。最常见的就是以植物配Antipodes,拍照逼格飙升。虽然看着像生理盐水,但这美的,让你一瓶爽掏40元肉也不疼。
另一位“水中贵族”当属ELSENHAM,香水瓶设计,售价120元,让你光看这优雅的瓶身都不自觉矜持起来。这款英国水就是以皇室般的待遇瞄准了那些高端用户。
>>>可玩性:运动型饮料“脑洞”更大
功能饮料Monster在红牛市场的绝对性优势下,靠定位小众极限运动领域快速夺下一块坚固的阵地。
相比于红牛赞助F1、跳伞等大众熟知的极限运动,Monster另辟蹊径,向小轮车运动、极限摩托车越野赛等相对小众的项目伸出了橄榄枝,借由这些更大胆刺激的运动捆绑自己的狂野品牌形象,并通过低价签约这些领域的领头人物为代言人,拿下了小众极限运动圈的众多粉丝,也由此避免了和红牛的直接顶撞而发展出自己的一片天地。
另一款能量饮料ONE20 Strong则专注定位于专业卡车司机,以有趣的四大卡车主题口味——超速(橙味)、加速(草莓)、柴油(葡萄)、快车道(柠檬),迅速拿下奔驰在大道上粗狂坚毅的汉子心。
终极法则-饮料营销进阶之道:产品化思维+精准场景定位
要在饮料营销界“开出一朵花”来,除了巧妙地定位,还离不开花式手法。毕竟是要用户主动打开荷包助力奇迹诞生,得让人玩high了不是?
>>>“快闪”式饥饿营销,过把瘾就跑
轻巧、低成本的“快闪”概念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,早在90年代就已有品牌实践。但近几年在各领域普遍化的趋势越发凸显,饮料界也不例外。星巴克的独角兽星冰乐只售卖5天,丧茶由网友的一个恶搞脑洞变为实体店铺,这种“快闪店”更是强劲地蹭了一发互联网转瞬即逝的热点。
>>>场景营销:指定特别的感受
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下,也有饮品力图营造专属的选择。唯怡豆奶就成功打造了“火锅伴侣”的形象,一路从川渝的火锅旁占领国内大小火锅店的饮品单首,深刻打下品牌烙印,不喝唯怡火锅没戏。之前伊利、蒙牛猛推的早餐奶也是场景营销的经典代表。
>>>焦点效应:热门综艺冠名与植入
各大卫视的综艺冠名榜单上,饮料品牌是大客户之一。通过在热门综艺的抛头露面,饮料也火了一把,尤其对于新产品而言,保持高曝光度显得尤为重要。加多宝通过冠名《中国好声音》迅速树立起新的凉茶招牌;金典奶虽然不是新品,但通过融入《我是歌手》节目调皮的主持词、成为后场侃大山神器而焕发“第二春”。
>>>扫码营销:AR互动游戏
追求“用户体验”的互联网思维如今已漫入各行各业,饮料界也在积极建立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关系。日本每日新闻专门推出一款“新闻瓶”,不仅用新闻包装瓶身,还设置了二维码,消费者扫码就能通过手机阅读最新的消息,这又是一次跨界融合的有趣产物。
之前可口可乐推出的歌词瓶也将产品化身为媒介,通过微信扫描瓶身二维码就能进入边听歌边看小动画的界面,给用户带来全新体验;雀巢的“疯狂动物城”儿童水同样是可通过手机扫码玩起小游戏。
不过最近 ,可口可乐又放大招,和流媒体音乐平台Spotify合作以AR技术打造喝可乐听音乐的科技感享受。用户通过专有App扫描瓶身就能听到189种Spotify列表上的音乐,扭转瓶身还能调解音乐播放顺序。在技术浪潮推动下,不知道又要有多少饮料搭肩黑科技刷新体验,看来值得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