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知道网络 > 新闻 > 行业新闻

我们

特斯拉马斯克的思维方式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呢?

随着 Tesla 电动汽车公司的崛起,硅谷创业家埃隆·马斯克,越来越受到关注,被广泛认为是乔布斯之后的下一个创新领袖。

 

这位外号“钢铁侠”的创业奇才在互联网、清洁能源和太空探索等迥然不同的领域创立了三家成功的公司
 

Paypal,著名互联网支付公司,2002 年以 15 亿美元的价格被 eBay 收购;

Tesla Motors,纯电动汽车公司,目前市值超过 200 亿美元;

SpaceX,私人航空科技公司,成功发射可回收重复利用的火箭。
 

最近,埃隆·马斯克又提出了 Hyperloop (超级高铁) 的设想,时速高达 1287 公里,是目前国内高铁速度的 4 倍之多。
 

埃隆·马斯克的思维方式究竟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呢?
 

在一个视频采访中,埃隆·马斯克自己给出了答案——他习惯用第一性原理(FirstPrinciple)来思考问题。 

 

01 第一性原理

 

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性原理
 

第一性原理最早来自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,他说:“在每个系统探索中存在第一性原理。第一性原理是基本的命题和假设,不能被省略和删除,也不能被违反。” 
 

两三千年前的人类观察到很多自然现象,比如闪电、洪水、日出日落。他们可以观察到现象的规律,但并不知道规律背后是怎么回事。当然有两条路径进行解释:
 

1.神学:是世界上大部分民族所采用的,把这些现象归结为是神灵的一些安排。

2.哲学:美国哲学史家弗兰克·梯利在他的《西方哲学史》中写道:很少有民族的发展超出神话阶段。各个民族都是用神学解释自然现象,但唯有希腊不同,希腊开创了使用哲学来解释自然现象的历史(当然他还漏掉了一个,就是我们中国)。
 

在亚里士多德眼中第一性原理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,甚至是充满神性的。他说过“神性无所不在,就在那自然之中。”
 

这是一种泛神论的思想,与希腊早期神话的观念和其他民族对神话的想法格格不入。亚里士多德将这种性质看作是最高贵的,所以叫做第一性原理。
 

再举例。毕达哥拉斯定理就是中国的勾股定理,在毕达哥拉斯发现了这个定理的瞬间,又唱又跳,还去祈祷。他觉得这是非常伟大的,只有神灵才可以完成的公理。这就是古代人对第一性原理的看法。
 

马斯克怎么看第一性原理?
 

他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:
 

“我们运用第一性原理,而不是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。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,对别人已经做过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也都去做,这样发展的结果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。”

 

第一性原理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术语,意思是从头算,无需任何经验参数,只用少量基本数据(质子/中子、光速等)做量子计算,得出分子结构和物质的性质,很接近于反映宇宙本质的原理,称为第一性原理。

 

第一性原理强调用少量的基本数据进行分析,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基础就是对宇宙本性的两个简单假设。  

 

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,也就是说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,看到里面的本质,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。

这是他眼中的第一性原理。

运用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,强调在基本事实的基础上探究问题的本源,不被过去的经验知识所干扰。  

比如马斯克在创办 SpaceX 时,美国航天界的主流观点是,造火箭发卫星的费用是异常昂贵的,而且要花不少时间,不是波音和洛克希德?马丁这样的大公司根本干不了。

但美国军方、科研机构和大公司又有一种这样的现实需求:低成本、快速地发射小型卫星。

 

马斯克认识到,如果他能做到这一点,那么,一切将重新洗牌。

 

直至今天,马斯克在 SpaceX 所做的一切,都是围绕第一性原理展开——几乎全部自己研发、制造,疯狂地降低成本。

比如,传统电池组,市场平均价格是 600 美元/千瓦时,主要电池供应商是松下。马斯克通过第一性原理发现,如果从伦敦金属交易所购买锂电池组的原材料组合在一起,只需要 80 美元/千瓦时。
 

他从中发现有巨大的价格差距,所以特斯拉在 2013 年开始自己建立了电池厂,今年一月份开始大规模生产,投产之后电池的价格可以下降 30%,每年可以支持 150 万辆电动车对电池的需求。这就是他对第一性原理的一个应用。

 

02 第一性原理和类比思维

 

在商业世界中,第一性原理和比较思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思想。

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,周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。于是我们每天需要不停地过滤信息,而这些信息你并不能看到深层次的原因,看到的只是表象。

 

要用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,而不是类比。

 

多数人考虑问题时会局限于类比(Analogy)思维。类比是一种重要的逻辑思维和推理方法,是人们解决陌生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。  

类比思维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陌生的、不熟悉的问题与熟悉的问题或其他相似事物进行类比,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
 

在投资和创业领域,一些人喜欢把美国已经成功的产品或商业模式移植到中国,被称为 C2C-CopytoChina。这就是典型的类比思维模式,但是类比推理并不是因果推理。

 

类比思维有两个层次的缺陷

 

1.横向比较 

   

横向比较是一种竞争意识,虽然看不到终点在哪里。

彼得·蒂尔在《从 0 到 1》这本书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,他说:

 

“竞争是一种观念,这种观念在整个社会中蔓延,扭曲了我们的思想。结果竞争越来越激烈,我们在实际中获得的却越来越少,我们把自己困在了竞争中。”

 

这个想法很有道理,举两个例子。

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对共享单车的想法,实际上也是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思维。

她指出在大城市里下了地铁之后可能离目的地只有一、两公里,但高峰期根本打不到车。这时候只能是打黑车或者走路步行,如果这时候有一辆自行车该多好。

后来她又发现,移动支付开始在中国越来越普及,她想把移动支付应用到单车领域,于是她就去做了现在这件事。

接下来我们看到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。网上有个段子说,假如你再不做共享单车,那么彩虹的七种颜色你就挤不进去了。

现在共享单车是一种纯粹的基于比较思维的竞争。他们想把对手打败,很多资本也在后面推波助澜,所以造成这种状况。

 

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共享单车吗?我觉得可以打一个问号。

 

易到用车的创始人周航说过他理想中的竞争应该是两个人赛跑,你追我赶,互相激励,互相冲过终点线。这个过程中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,互相学习。不好的竞争是两个人搏击,就是在过程中你把另外一个人 PK 掉。
 

他不想做后者这样的竞争,想把所有精力放在产品和用户体验上。但实际上在专车服务领域,过去两三年有一个非常惨烈的竞争,首先是滴滴合并快车,后来是优步与滴滴的合并。所以理想很丰满,现实却很残酷。在中国很多时候还是比较思维占上风。

 

2.纵向比

 

纵向比较是基于过去经验和历史的比较。

在彼得·蒂尔的《从 0 到 1》中有个说法:
 

“商业世界的每一刻都不会重演,下一个比尔·盖茨不会再开发操作系统,下一个拉里佩奇或是谢尔盖布林不会再研发搜索引擎,下一个扎克伯格也不会去创建社交网络,如果你照搬这些人的做法,你不是在向他们学习。”

 

过去历史上非常伟大的人,他们基于纵向比较思维会产生一些非常错误的想法。比如“全世界可能只能卖出五台计算机”,说这句话的这个人是托马斯·沃森,IBM 的主席。

 

“现在我们连利用核能最微弱的证据都没有”说这句话的是爱因斯坦

 

“交流电是无用的,因为它太危险,可以像闪电一样劈死人,只有直流电才是安全的。”说这句话的是爱迪生。

小米创始人雷军也说过“只要你站在风口,猪都可以飞起来。”这句话在 13、14 年是很正确的,他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。但最近一两年小米在走下坡路,包括他之前看不上的索尼、OPPO、vivo 也很快成长起来,迅速攻占三、四线城市的线下零售店。

 

所以历史其实并不是直线前进,而是螺旋前进,或者走两步退一步,走三步再退一步的。

 

雷军的互联网思维应该是正确的,但可能他没有考虑到我们国家互联网发展的速度,现在三四线城市还不太适合他之前说的那一套,但长远来看他这套东西是有价值的。
 

马斯克对项目的决策判断标准是这件事情在物理层面上行得通。

我们为什么做不成?我们一定要做。
 

他直接从最核心的问题开始着手,然后一步步解决它,这是他跟大部分中国企业家不太一样的地方。他所在的领域基本上很少有竞争对手,这是他对于第一性原理的一个很有意思的思考。

 

03 马斯克独特的思维方式:“本源、通道、元问题、根技术”

 

特斯拉的一个策略在于推动供应链透明化和本土化。它包括:

 

1.不买战乱地区的“血矿”。例如,它舍弃刚果,而从菲律宾采购钴矿原料。

 

2.做本土化、环保、爱国的好企业。例如,它的电池大量使用低污染的人造石墨,或者爱达荷州的石墨矿材。这些“政治正确”的做法让它获得美国政府的政策和贷款支持(4.5 亿美元),并建构起较高的进入门槛。  

 

颠覆消费模式,是又一制胜关键。它用直销的方式卖车,在美国已经建立 34 家直销点。它的电动汽车不需要日常维修,只要做年检和保养。特斯拉还保证二手车的价值,提供回购选择。
 

在已经建立的充电站,驾驶者可以选择免费充电,或付费调换电池。车内 17 英寸的互联网可触屏上能显示导航,以及充电站的分布。对目前的车型,特斯拉提供免费上门调换“问题”汽车。它细腻地消除购买者对一个新产品的各种风险疑虑,降低购买决策的门槛。  
 

特斯拉电动车只代表马斯克独特思维模式的冰山一角。从金融创新的“网银”到航天火箭项目“SpaceX”,看似“隔行如隔山”的创业,它们背后的思维方式却完全一样。

 

通过档案研究,把马斯克的思维模式总结如下: 

 

1.本源思维,用“第一原则”的方法找创业的领域。

 

“哪个领域是人类社会活动最频繁的?”

“哪种技术人类有最长久的使用历史,却最缓慢的进化速度?”

“什么样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会让经济和社会走向生存危机?”

它们代表马斯克的“第一原则”思维方式。

他认为,任何事物现象都有第一原则,抓住了,一切迎刃而解。在上述问题的引导下,他很早就关注金融、交通、能源三大领域。现在的创业,都是从“第一原则”的问题衍生出来的。  

 

2.元问题思维,问对问题,随后一切释然。

 

在他看来,有资源承受失败的条件下,商业成功并不比搞明白一个可能性更重要。 

 

3.找出产品内含的“根”技术,然后做优化设计。

 

马斯克接受采访时说到进入行业的一个重要标准:是否能提升 10 倍效率或者降低 10 倍成本,所以在六个不同领域,他做到了全球第一。
 

受应用物理的训练影响,马斯克习惯思考产品内在的基础技术的“根”。例如,特斯拉早期模仿油动力车的技术框架。后来发现,许多机械技术的刚性要求在电动汽车框架下可以柔性改变。这样,汽车变速箱完全可以简化。

其间,马斯克还借鉴核试验中的光子技术原理到锂电池的设计中。跨界嫁接基础技术原理,往往对产品设计产生“核聚变”的效果。

又如,对火箭发射技术,马斯克采取同样的刨根问底的思维方法。他发现,火箭的材料成本低于 20%,贵在使用的思维。在组合和使用的技术上下功夫,10 年内,SpaceX 的火箭发射成本将能做到美国太空总署的 1%。  

 

“如果能够让大众激动起来,生意已经成功了一半。”马斯克告诉年轻的追随者。这也许才是他真正的成功秘密。  

 

青岛知道网络-专注企业网站建设与网络推广-全网整合营销

推荐阅读